长治市小雨点公益协会思源分会一行6人抵达蒲县为两位帮扶老人准备新衣物以及电风扇被子面粉等帮助老人收拾家简单装潢房屋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


6月13日,长治思源公益协会一行6人抵达蒲县,为两位帮扶老人准备了外衣、内衣、内裤、袜子等衣物,以及电风扇、被子、面粉、装潢纸(用于老人房间整理),为次日(6月14日)的公益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一
略东村的山梁下,一孔土黄色的土窑洞隐在荒草间:墙皮斑驳脱落,露出内里的夯土;屋顶几处漏雨的痕迹,在地面积成暗斑。这里是一位需要长期帮扶的孤寡老人的栖身之所——老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双腿萎缩无法行走,右手失去活动能力,日常仅靠左手勉强支撑生活,想换位置得等人抱,大部分时间只能在轮椅或炕上度过。

6月14日,蒲县小雨点思源公益的志愿者团队带着工具与关怀来到这里,主要任务是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用装潢纸给老人把的窑洞裱一下。

志愿者蹲在墙角,将散落的药瓶、空方便面盒小心收进纸箱,偶然发现一只褪色的搪瓷杯——杯底还沾着干涸的茶渍,想来是老人常用的物件,便仔细擦净后轻轻放回炕头。

志愿者系好围布,用推子和剪刀为老人修剪杂乱的头发,推子轻触发梢,碎发簌簌落下,老人起初紧张地攥着轮椅扶手,随着梳理的轻柔,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嘴角泛起笑意。

志愿者蹲在炕边,小心将老人扶到轮椅上,揭下旧油布时,炕席上几处磨破的洞显露出来,他轻拍浮尘,铺上新防水垫,又抖开洗得发白却干净的被褥,四角仔细掖进炕沿,老人伸手摸了摸柔软的被面,喉咙动了动,眼里泛起水光。

衣物更换环节,志愿者们取出提前按老人身量准备的深灰色棉衫(袖口特意加宽,方便左手穿脱)。帮老人褪去沾着污渍的旧衫时,注意到他手臂上几处磕碰的淤青,志愿者们的动作愈发轻柔;新鞋是加绒防滑款,志愿者蹲在地上,托着老人的脚慢慢套入,系好鞋带后轻按鞋尖确认合脚,才直起腰说:“大爷,这鞋软和,您坐着试试,要是不合适咱们再换。”

考虑到老人日常饮食不便,志愿者们还列了份精心筹备的物资清单:尿不湿选轻薄款避免不适,一次性护理垫加大加厚防止漏渗,面包和饼干装密封袋方便单手取用,牛奶选常温款省去加热步骤,方便面特意选桶装无需额外找碗。这些物资将陆续送到老人手中,尽可能减少他独自生活的难处。

活动二
乔子滩村头,一座废弃的学校校舍静默伫立:教室窗户少了几扇玻璃,用塑料布钉着挡风;地面铺着几捆干草,这里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聋哑、无儿无女,因腿脚不便,日常行走总是一瘸一拐,步伐缓慢。老人穿上新衣服前后。

老人平日拾废品,每天天不亮便拄着木棍出门,沿着村道捡拾塑料瓶、纸箱,背篓里的废品越堆越高,他弓着背,瘸腿的膝盖吃力弯曲,每走一步都要扶墙缓一缓,直到背篓压得肩膀发红,才慢慢挪回家。

蒲县小雨点思源公益注意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后,主动上门为他洗头发、理发。热心人志愿者带着水盆和洗发露来到老人家里,打来温水,用指腹轻轻揉搓老人灰白的头发,泡沫顺着指缝滑下,老人闭着眼,嘴角微微上扬。

理完发,志愿者将散落在地的杂物收整成捆,用抹布擦去窗台积灰,把老人捡来的废品按种类码在墙角,屋子顿时亮堂许多。

看到收拾整齐的屋子,老人比划着双手在胸前交叉(这是他学的“谢谢”手势),又指着志愿者带来的洗发水瓶子竖起大拇指。志愿者笑着摆摆手,又指了指桌上刚买的面包,老人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为提升老人的日常生活质量,蒲县小雨点思源公益为其准备了一批生活物资。考虑到他住在废弃教室,夏季闷热、冬季阴冷,物资具体包括:宽松柔软的衣服(方便穿脱)、防滑耐磨的鞋子(保护瘸腿)、凉席和电风扇(夏季解暑),以及米、油等基础食品(保障日常饮食)。这些物资将直接帮助他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收拾完,长治市小雨点公益志愿者协会思源分会王新丽会长高兴的说:志愿者不怕脏不怕累,尿壶都要洗干净,被子上面都是大便,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捐赠情况:苗名义捐衣服两套;李向荣捐毛巾4条,香皂4块,肥皂4块,电风扇1台,洗头水4瓶;杨丽捐麻糊4袋,火腿肠50根,面包6包;韩育燕捐鞋4双;石艳芬捐面1袋,电风扇1台,被子2条;路欣捐袜子4双,内裤4双,背心2个。
蒲县爱心人士刘雪莉捐大米2袋。蒲县爱心人士捐凉席1个,炕上油布3米,洗洁精2袋,洗衣粉2袋,大头钉2盒,特伦苏牛奶2件,康师傅方便面2袋,卫生纸2袋,油一壶,一次性尿不湿垫,一次性手套。

参加活动人员(14人):王新丽、刘延生、李向荣、李丽君、郭海芳、张志芳、左玲艳、王双玲、代艳茹、曹志强、邢蒲杰、吕海龙、王红丽、张国兰。
爱心理发师:邢蒲杰。
爱心公益车:曹志强,吕海龙、李向荣、邢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