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熔不灭赤诚致敬永不褪色的抗战脊梁 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第四慰问小组奔向洪洞县抗战老兵家中慰问两位百岁英雄101岁的徐寅生和97岁的高仰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7月16日的洪洞县被40℃的高温炙烤着。然而,比烈日更炽热的,是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第四慰问小组奔向抗战老兵家中的赤诚。在这片曾见证烽火硝烟的土地上,一场穿越时空的致敬,为两位百岁英雄——101岁的徐寅生和97岁的高仰瑞,镌刻永不褪色的荣光。

当慰问小组的脚步踏入老兵家中,高温带来的燥热瞬间被庄重的氛围驱散。执行副会长、原空军大校邢劲力主持的慰问仪式上,轮值会长孟晓楠、临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晓燕、洪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贾旭亮的话语,如重锤敲在历史的钢砧上。他们回溯着老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冲锋、在民族危亡时的坚守:是青纱帐里的伏击,是黄土坡上的鏖战,是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这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在今日的阳光下重焕锋芒,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对”民族脊梁”的滚烫敬意。最动人的画面,定格在绶带与勋章相遇的瞬间。鲜红的“抗战英雄“绶带绕过老兵肩头,工作人员轻拂去勋章上的微尘——那些曾在战火中闪光的荣誉,此刻与老兵花白的头发、坚毅的眼神相映,宛如跨越世纪的对话。当”脊梁”书画作品展开时,苍劲的笔墨仿佛有了生命,这两个字不仅是对老兵们的礼赞,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图腾的仰望。2000元慰问金、福寿蛋糕,在老兵们用青春换来的和平面前,显得如此朴素,却又重若千钧。而当两位老人颤巍巍却无比标准地举起右手行军礼时,时间仿佛静止了。那不是普通的手势,是穿越枪林弹雨的执着,是对牺牲战友的告慰,是对盛世中国的应答。在场者的眼眶湿润了,这一礼,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地诠释着”英雄”二字的分量。

“那会儿子弹擦着耳朵飞,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把鬼子赶出去!”老兵高仰瑞谈及往昔,浑浊的眼睛突然迸发出星火。徐寅生老人抚摸着勋章,声音沙哑却坚定:“只要国家需要,还能上!”这些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砸在人心上,让人读懂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高温挡不住敬意,岁月磨不灭功勋。“邢劲力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抗战老兵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的精神灯塔。当慰问组顶着烈日离去时,老兵家中的灯光与天边的晚霞交融,仿佛在诉说: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正像这盛夏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这场高温下的致敬,不仅是一次慰问,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它让我们看见,无论时光过去多久,那些为民族浴血的脊梁,永远值得最高规格的尊崇;那些用生命写就的传奇,永远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