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故事一夜一星辰----太原理工大学“青衿绘梦”实践队“绘”战石楼“东大门”给石楼县罗村村委墙体彩绘成美丽的乡村画廊

随着最后一抹钴蓝在石楼县罗村镇第43号墙面上收笔,太原理工大学“青衿绘梦”实践队圆满完成吕梁市石楼县罗村村委墙体彩绘工作。自8月初奔赴石楼以来,27名青年学子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坚守付出为墨,把原本斑驳陈旧的40余面墙体变成2000余平方米的乡村画廊,用艺术力量点亮石楼“东大门”,交出了一份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此次墙体彩绘实践是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万工程”专项活动石楼县需求课题之一,同时也是2025年“寻迹东征·筑梦石楼”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团中央驻石楼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统筹推进,立足石楼县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主动链接高校优质艺术资源,牵头搭建起“高校赋能乡村”的实践桥梁。石楼县团委在此基础上精准对接,进一步细化需求与资源的匹配,最终确定由太原理工大学“青衿绘梦”实践队承担具体创作任务。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罗村镇政府及罗村村委则全程联动,提供落地保障支持。


8月初,实践队抵达罗村后,迅速开展前期勘察。为确保作品既具艺术美感又贴合乡村实际,实践队提前与罗村镇政府、村委沟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村民需求,确定“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红色记忆”“网红打卡”四大主题板块,融入石楼非遗元素、丰收场景、新时代乡村风貌等内容,让墙绘兼顾“乡土味”与“时尚感”。


任务启动后,队员们立即开启“白+黑”连轴转模式。白日里,罗村地表温度持续攀升,队员们顶着酷暑,踩着梯子在滚烫的墙面上填充色彩,汗水频繁浸湿衣衫,却无人停下手中画笔;夜幕降临,昏暗灯光下,队员们借助投影仪投射图案线条,手持细笔蹲在墙边或仰在梯上精准勾边,为保证线条流畅,常需保持同一姿势许久,手腕、脖子酸痛仍坚持作业。十几天里,凌晨两三点收工成为常态,最晚一次忙碌至清晨五点,天微亮才结束工作。面对2000余平方米的绘画面积与形态各异的墙体,队员们默契协作,遇高墙便搭“人梯”配合,发现墙面问题就合力修补,颜料不足时轮流调配,有人中暑或手指磨出水泡,简单处理后便重返“战场”。


随着最后一面墙色彩干透,实践队的攻坚任务圆满落幕。如今漫步罗村主干道,昔日斑驳的墙体已“华丽变身”:农耕主题墙展现金色麦浪与丰收场景,红色记忆板块传递革命精神,民俗风情墙呈现非遗元素,网红打卡墙吸引村民与周边群众驻足拍照。


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浓厚了文化氛围,提升了罗村知名度。团中央驻石楼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石楼县团委、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罗村镇政府及罗村村委均对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展现了“千万工程”经验落地的生动实践,为高校资源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为罗村后续发展乡村旅游、传播地方文化奠定基础。

从使命启程到昼夜攻坚,再到成果落地,太原理工大学 “青衿绘梦”实践队以连日的坚守与付出,将青春色彩融入乡村振兴的画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定格在墙面上的艺术作品,不仅是罗村颜值提升的见证,更是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的美好印记,将持续为石楼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