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太谷区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慰问革命老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晋中市太谷区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开展系列活动,联合区委统战部拜访慰问辖区内部分抗战老兵。志愿者们为老兵送上米面物资及纪念礼品,围坐倾听老兵讲述抗战岁月里浴血奋战的故事,仔细为老兵检查身体、打扫居所。此次活动不仅为老兵送去关怀温暖,更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记忆,让“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信念深入人心,凝聚起珍视和平、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拜访老兵慰问中,志愿者们与老兵促膝长谈,认真记录老兵口述的战斗细节与峥嵘过往,将这些珍贵记忆整理成册,计划用于社区红色宣讲。

烽火岁月映初心,致敬抗战老兵白杰
在太谷区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走访名单中,1925年出生的候城乡东山底村百岁退伍老兵白杰的经历格外动人。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他得知了我们的来意之后,眼中闪烁着泪光,仿佛一起又回到了那段枪林弹雨,并肩作战的日子。“有勇气,所以无所畏惧”,这是爷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不能怕,不能退缩所以一直在前进”,这是爷爷的心中一直不倒的信念!


时光荏苒,爷爷已过耄耋之年,岁月带走了他的芳华,却没带走他的军人情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如今,老人随儿子幸福生活,身心状态俱佳,回忆过往时眼神依旧闪烁着坚毅光芒。志愿者认真记录下他的军旅故事,这份珍贵记忆将成为社区红色宣讲的生动素材,让后辈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传承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一身勋章映峥嵘,致敬老党员赵运
1926年10月出生的老党员赵运,是太谷区家喻户晓的“功勋前辈”。他1945年8月以通讯员身份投身革命,后历任公安干警、解放军副班长、军需员、管理员,1951年赴朝参战,1953年在484高地战斗中负伤,历经战火洗礼仍初心如磐。从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章、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章,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等,每枚带编号的勋章都是他的人生勋章。1981年从太谷县农机公司离休后,老人的革命精神仍激励着后辈,成为太谷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典范。

戎马岁月守初心,致敬抗战老兵史友仁
太谷区阳邑乡新村居民史友仁,在解放战争前夕毅然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他曾随部队投身太原战役,在战火中冲锋陷阵,为太原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太原解放后,他又响应号召随军挺进四川,参与剿匪任务,守护当地百姓安宁。解放后,因家庭实际困难,史友仁无奈辞职,回到家乡新村务农,将热血过往藏于心中,默默扎根乡土。如今,他的军旅经历仍是村里珍贵的红色记忆,彰显着老一辈战士的奉献与担当。

医者仁心映军魂,致敬抗战军医崔玉国
1935年出生的崔玉国,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方医院的一名军医,在军营中以专业医术守护战友健康,用医者仁心践行军人使命。复原后,他选择落户太谷区范村镇北郊村,将军人的担当融入乡土生活。如今,虽已远离军营,但军医生涯铸就的严谨与热忱从未褪色。他的经历,既是军队医疗战线的缩影,也见证了老一辈军人从军营到地方的奉献传承,成为邻里间敬重的“老兵医者”。

跨越山海践初心,致敬抗战老兵林茂生
192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林茂生,曾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挥洒热血,战后在太谷疗养期间结识老伴并安家太谷,后转业至太原市政府工作,将青春奉献给地方建设。因家庭实际需求,他主动调至煤矿系统,从城市机关到基层矿区,岗位虽变,但军人的担当与坚韧始终未改。他跨越地域、转换身份,在不同岗位上坚守奉献,用一生践行着老一辈建设者的责任与使命,成为连接军旅岁月与地方发展的鲜活印记

九秩荣光映山河,致敬抗战老兵杨福寿
1931年出生的杨福寿,是太谷区水秀乡水秀村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老人。他的人生轨迹,深深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与军人的担当。1948年,杨福寿参军,1949年太原解放后,他选择投身人民军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通讯兵,用专业技能保障部队信息畅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主动随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异国他乡的炮火中坚守通讯岗位,为战役胜利传递关键讯息。1953年(注:因年逾九旬记忆偏差,实际停战时间为1953年7月),战争胜利前夕,杨福寿因伤回国。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医疗水平,经多方医治仍未痊愈,最终被迫退伍回到家乡。从人民解放军,到志愿军,岗位与身份的转变中,不变的是他对责任的坚守;从战场通讯兵到乡村普通居民,角色更迭里,始终留存着军人的刚毅与赤诚。如今虽已步入九旬,杨福寿的经历却如一部鲜活的历史篇章,见证着国家的变迁与军人的奉献,也让后辈得以铭记那段烽火岁月中的热血与牺牲。

铁血丹心映乡梓,致敬抗战老兵石生彩
1928年3月6日,石生彩出生于格子头村,他的一生,是从战场到乡野、始终践行初心的一生,更是镌刻着党员忠诚与军人担当的一生。1947年,是石生彩人生中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在范村乡温庄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将信仰融入血脉;同年,他投身革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务连的一员,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在晋中战役车辋段围攻赵承绶部队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不幸身负重伤,后转入荣校疗养,被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因英勇表现受到部队表扬。1950年,石生彩从部队退役,带着战场留下的印记与军人的坚毅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劳动。此后多年,他始终扎根乡村,先后担任温庄村主任、上安村副主任、格子头村支部书记,将对党的忠诚转化为服务乡亲的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默默奉献。1980年,因身体原因,他才因病辞去主任职务,结束了扎根基层的工作历程。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烟火气浓的乡村,石生彩用伤病与坚守诠释军人本色,用数十年基层服务践行党员承诺,他的经历,是老一辈革命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生动写照,也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红色精神对抗战老兵而言:切实感受到社会对其过往贡献的认可与关怀,缓解了独居生活的孤单感,让老兵在晚年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对参与者而言:通过近距离接触老兵,直观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坚韧与担当,深化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激发了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感。对社会而言:以实际行动营造“尊崇老兵、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注入实践力量。未来我们也将建立老兵长效关怀机制,定期回访、持续关注老兵生活状况;同时整理老兵事迹,通过社区宣讲、线上推文等形式扩大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老兵故事,让红色精神永续传承。

纪念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汇演、走访抗战老兵系列活动捐赠支出明细:杜维强200元、要根香200元、宿国华200元、孟宪珍100元、张冬梅100元、段小芳100元、张剑峰100元、孙艳风100元、张丽娟100元、张艳珍100元、岳家盛100元、天下无码100元。共计1500元。
支出明细:矿泉水300元、特仑苏344元、大米十斤装240元、五得利面20斤装310元、荣誉证书65元。支出共计1259元。
文字:聂圆圆
封面:聂圆圆
图片:要籽争 宋修本 闫碧翔 白煜靖
排版:聂圆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