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23年下半年太原好人白玫
姓名:白玫、性别:女、

类型:孝老爱亲、来源:杏花岭区
个人事迹
白玫,女,汉族,1969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后小河小学教师,于2008年获太原市优秀班主任。白玫在亲情关爱中成长,在教师家庭中塑魂,传承良好家风,对公婆孝顺关爱,悉心照料患病的公公,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对母亲尽心照顾,母亲行动不便,她不怕累不嫌脏,安慰母亲;对姑嫂倾心帮助,支持小姑子创业,减轻小姑子的经济压力,让小姑子回家一起住,一住就是十几年;和丈夫相互勉励,支持丈夫下乡,使丈夫在脱贫攻坚战中成绩斐然,荣获"2018年 度山西省驻村帮扶干部优秀第一书记"的称号;对儿子儿媳鼓励支持,用满腔情怀温暖家人,守护着家庭的港湾。
她是公婆眼里的好儿媳。结婚后一直和公公生活在一起,尽管会有摩擦,但她知道“顺者为孝”的道理,总是随着老人心合着老人意。老人患有老慢支,经常住院治疗,她在不耽误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常常学校和医院两头跑,忙前忙后的照料,倾心交流的陪伴,来缓解老人的病痛,抚慰老人的心情,同病房的病友都说她不像儿媳而像女儿。她丈夫的家庭有些特殊,因为公婆家庭的解体,跟随公公生活的三个孩子对抛家舍亲的婆婆充满了敌意。她常常和丈夫说"生育之恩大于人,生养之恩大于天"的道理,丈夫也逐渐理解了现在已经另组家庭的婆婆当年非不得已的苦衷,慢慢地开始接受婆婆。她逢年过节就招呼上两个姑子家人一起看望婆婆,让婆婆享受到了难得的天伦之乐。
她是小姑子眼里的好嫂子。当了解到小姑子要创业,需要租房住的时候,二话不说就让小姑子住了回来,在一起生活了近十几年。特别是公公丧事办完,小姑子说她要搬出去住时,她和小姑子说:“这里是你永远的家”,安慰小姑子继续和他们一起生活。都说自古姑嫂多不和,可她和小姑子从来没有红过脸。邻居们见了没有不夸她仁厚的。她是母亲眼里的好女儿。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和妈妈相依为命三十多年。如今妈妈已经八十多岁,患有膝关节退变骨性关节炎,长期行动不便,非坐即躺,以致身体营养堆积,身体越来越胖,而肥胖的结果又加重腿疾,形成恶性循环。尽管照顾妈妈会让她觉得力有不逮,但她总是笑着安慰妈妈:“没关系的,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为了能伺候照顾好妈妈,她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她常和儿子说:“为了姥姥,我运动,我健康;姥姥快乐,咱们幸福。"
她是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当丈夫想报名参加下乡扶贫工作时,她表示全力支持,理解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大山里的孩子,他渴望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去实现他的自我价值。虽然这一走就是两年,但她仍然义无反顾地同意他的决定。两年扶贫工作圆满结束,由于丈夫工作成绩斐然,得到当地政府和领导的称赞,得到村民的爱戴,荣获”2018年度山西省驻村帮扶干部优秀第一书记"的称号,并又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她是儿子儿媳眼里的好妈妈。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她的奶奶是爸爸的后母,但爸爸对奶奶像亲生母亲一样的孝敬,奶奶八十多岁的时候得了青光眼病,医生因为奶奶年龄大不给做手术,爸爸只身去找院长,开口就自我介绍,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请求院长接收病人。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有相同的精神印记,院长亲自安排了手术。在爸爸精心的护理下奶奶又重见光明。爸爸身上点点滴滴的孝心投射到她的内心,始终记得爸爸对她的影响,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尽可能地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孩子们感到无与伦比的安心和舒适,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从生活上、工作上努力地帮助和支持他们,在精神.上传递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乐观向上,向善向美,而孩子们也正在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丰富内涵。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亲情不舍,岁老弥笃。











